第(1/3)页 “中国人真是疯了!” 在浦江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航空制造设备展会”上,看着中国厂商展出的各种飞机专用机床,韦尔财团副总裁泰勒斯有一种要晕厥的感觉。 从浦飞公司向韦尔财团发出最后通牒,声称要自主研发大飞机机床至今,仅仅才过去了一年时间,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几百种大飞机专用机床的研制工作。从加工飞机总体框架的超大型龙门设备,到切削发动机喷油嘴的微米级五轴精密车铣复合机床,全都有了成品,一台台一件件地摆放在展厅中,焕发着烤蓝的幽光。 泰勒斯当然看得出,中国机床厂商所推出的大飞机机床之中,有一些还不够成熟,与西方企业的产品相比,性能和品质上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劣势。飞机制造对于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飞机制造公司宁可多花钱,也要采购更成熟的设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西方企业,浦飞要想脱离韦尔财团,还为时过早。 但泰勒斯丝毫也轻松不起来。西方企业的产品成熟,那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已经造了几十年,经过了充分的磨合,而中国企业是在一年前才开始启动这类机床研发的。短短一年时间,能够拿出这样水平的产品,泰勒斯岂敢对它们轻视?如果再给这些中国机床企业一两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它们会走到哪一步,泰勒斯完全不敢想象。 最让泰勒斯觉得恐惧的,是中国人在机床研发上的不计工本。他看到有许多种重要的机床都至少有三家以上的企业在做,每家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着不同的设计,代表着不同的技术路线。有些设计里包含着非常天才的构思,是西方厂商也未曾想到的。 负责陪同泰勒斯参观展览的张令伟告诉泰勒斯,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种被称为“饱和式研发”的方式,保证每个重要的任务节点都有足够的备份。即便某一家企业的研发遇到了障碍,也会有其他家企业能够实现突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们不觉得浪费吗?” 泰勒斯大惑不解地问道。 “或许是因为我们被卡脖子卡怕了。”张令伟说,“浪费一点投资,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而一旦被人卡住了脖子,那是要命的事情。” “我觉得,你们或许太过于担心了。”泰勒斯悻悻然地说。 张令伟说:“这是血的教训,我们不敢轻信任何人的承诺。” “你们是希望用这样的方法来逼迫韦尔低头吗?”泰勒斯问道。 张令伟摇摇头,说道:“泰勒斯先生,你误会了。我们从来不逼迫任何人低头,我们也不关注谁是不是低了头。我们的目标,只是自己做得更好。一旦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逼迫我们低头了。” “那么,浦飞还愿意和韦尔合作吗?” “当然,我们非常依赖韦尔的技术,也一直希望能够与韦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如果浦飞和韦尔合作,那么这些中国企业怎么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