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来,患者由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约三年前,曾在省一医做过一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当时进行了心脏机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置换,因是之故,老人家需要长期服用一种抗血凝的药物,叫做华法林,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2、7、9、10的在肝脏的合成。对血液中已有的凝血因子2、7、9、10并无抵抗作用。 前文也讲过,利伐沙班和华法林都属于抗凝药物,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华法林作用于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的效果,如果华法林过量是可以用维生素K1来解拮抗。而利伐沙班作用于X因子来发挥抗凝的作用,起效比较快,出血的风险相对比较低,不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的指标。 而华法林起效比较慢,通常一周左右才会明显见效,在使用初期要和低肝素合用重叠,华法林服用以后要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到3之间,所以需要反复抽血做化验,根据化验指标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利伐沙班相对价格比较昂贵,10mgx5片/盒规格的,就要两百多。如果长年累月吃的话,一般的人家会感觉到很有压力。毕竟,这只是一种药,很多患者,不可能只吃这一种药。 所以,如果不考虑价钱的原因,那么利伐沙班的益处要大于华法林,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瓣膜疾病是选择华法林的。 种种因素之下,这位老奶奶患者选择了华法林。一吃就是三年。 然而,服用华法林的副作用是有可能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当时,省一医医生也多次提醒过这位老人家和她的家人,服药之后需要定期来医院监测凝血功能,其中,主要监测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一般像这位老人家这样做过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其INR的范围控制在1.8-2.5之间,在这个区间里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出血或栓塞的风险较低,但并非完全不会发生。 当时,医生也很认真地叮嘱过:“如果您的INR太低,可能表示有血栓的风险;而INR过高,则可能表示出血的风险增加,这个虽然麻烦,但千万不能忘,不然出血了就麻烦了。” 老奶奶的家人也是谨记在心的,刚开始肯定也是严格执行的,但不管什么事,时间长了人也就“皮”了。 老奶奶的家人,一直按照医生的叮嘱,平均每半个月到一个月,就会带老人家来医院监测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医生则根据INR的值给老人家调整药物的剂量比。 就这样,一直平平安安度过了快三年,三年之久啊!在后期的时候,药量基本上稳定在一次1/2颗左右,一直到去年底,都没有什么不适。可是,今年春节的时候,儿子媳妇出去旅游了,老奶奶一个人在家,就耽误了来医院检查。 本来,老人家和其家人都觉得没什么,反正,这不是一直好好的吗?一次不去检查又有什么关系? 年后,儿子媳妇又忙,可是既然漏了一次,那就能漏第二次,凡事有一则有二,反正,第一次没检查也不好好的吗?这第二次不去又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医生说的那么夸张啊,可能啊,有时候,医生纯粹是为了抓收入,骗我们去检查吧?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频繁监测好吧? 然后,就出大问题了! 惊蛰过后,老奶奶感觉有些情况不太对劲了,于是跟家人嚷嚷,说自己腰部不舒服,从腰部到大腿都十分疼痛,疼的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时甚至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当时,家人以为老奶奶是帕金森症又犯了,手脚不方便,就没有往心上去,只是叮嘱她要按时吃药。 结果,前几日,老奶奶在一次下楼梯时因为腿部不适,不小心踩空了一截楼梯,老人家当时就嚷嚷:“哎呀,我这下肯定流血了”,可是撩开衣服一看,又没有任何出血的痕迹,这让大家都觉得,老人家是不是小题大做。 儿媳妇甚至还因此数落了老人家几句,说是老人家矫情什么的。婆媳关系向来是难题,更何况,久病无孝子。儿子媳妇因为老人生病需要长期照顾而不耐烦,实在是太司空见惯。 我养你小的时候,是百般容忍,当作手心里的宝,可是,你养我老的时候,就不会了,往往是嫌弃与厌烦占大多数。 毕竟,人类幼崽天生自带萌属性,比老人要可爱,若是跟老人们一样又脏又丑,估计活不到成年。人类可能也就灭绝了。 老人家无奈,在家里忍了几日,后来,儿子媳妇看老人在家里实在疼得受不了,不像是装的,也有些慌了,于是,将老人送到了当地医院。当地医院一检查,立刻建议,转省城大医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