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穿进男频搞基建》
第(1/3)页
昭庆元年三月,各地举人赶赴京城参加春闱。
举子们意气风发,满腔抱负,誓要蟾宫折桂,科举入仕,为大盛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少爷,咱们终于到京城了!”
城门口,小厮模样的少年牵着马,对身旁的青年开怀大笑道。
青年仰望城楼,眸中流露几分坚定,还有几丝期待与不安。
他向城门守卫出示路引。
守卫扫了一眼,“绵州唐修,来京参加会试,进罢。”
“多谢。”
唐修拱手,拿回路引,招呼小厮牵马进入城门。
入眼处,八街九陌,车水马龙,极为热闹繁华。
不愧是京城。
小厮呆呆瞅着眼前的繁华之景,不由张大嘴巴,喃喃感叹:“少爷,京城真的好大啊,咱们怎么找客栈?”
唐修打眼一扫,指指不远处的指示牌,“跟着这个走便可。”
小厮一脸惊讶:“少爷,这是不是以前《庆州旬报》上提过的路牌?没想到京城也有这个!”
唐修笑道:“庆州新城可是当今圣上督建的,庆州新城有,京城怎会没有?”
“也是哦,陛下可真聪明,这样一来,省得咱们问路了。”小厮挠头赞道。
唐修笑而不语。
两人循着指示牌找到一家客栈,还没入店,店中伙计便迎上来。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唐修说:“住店。”
伙计为难道:“不瞒客官,咱们店里的房间都满了,大多是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客官还请另寻他处吧。”
“这就满了?”小厮郁闷道,“那少爷,咱们继续找下一家吧。”
唐修点点头,“只能如此了。”
两人找了好几家,结果每次都被告知客人已满。
他们奔波至京城,早已神疲体乏,找了好几家都无法入住,愈发疲惫不堪。
小厮耷拉着脑袋:“少爷,这可怎么办呀?”
唐修冷静道:“再去别处问问罢。”
“可是别处都是一些低等的客栈,来往的都是些三教九流,您怎么能住那种地方呢?”
唐修倒是淡定:“无碍,总比睡大街来得强。”
两人寻到一处破旧的小客栈,甫一踏进去,便闻到一种陈腐的霉味和汗臭味。
小厮皱了皱鼻子,心疼他家少爷。
唐修定了一间上房,吩咐他交钱。
客栈掌柜打量二人,笑着说道:“看郎君这般品貌,是来京考试的举人罢,郎君方才一进来,某便觉得蓬荜生辉啊。”
唐修笑回:“得入贵宝地,是某之幸。”
京城果然人杰地灵,连一个小客栈掌柜都这般文雅有礼。
掌柜被他捧得开心了,笑眯眯道:“贵客若有需求,尽管吩咐伙计。”
“多谢。”唐修拱手道,“在下和家仆行路匆匆,腹中饥饿,可否上些吃食?”
“当然可以!”
掌柜连忙吩咐伙计替他们搬运行礼入房,又吩咐厨房准备饭菜。
客栈虽然破旧,但房间还算得上干净。
片刻后,伙计端上膳食,言辞热情:“客官,您的饭菜来了,请慢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小的。”
唐修从荷包掏出碎银,递给伙计,说道:“我初次入京,不懂京城风俗,不知道小兄弟能不能跟我说道说道,以免我不小心贻笑大方。”
伙计大大方方接过碎银,笑嘻嘻道:“贵客您太客气了,只要您别嫌弃小人言辞粗鄙,小人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旁小厮心道:就这还言辞粗鄙?
京城果然藏龙卧虎啊,一个小小的伙计都这般文绉绉。
这并不稀奇。
京城乃天下英才汇聚之地,京城百姓耳濡目染之下,当然能说出几句文雅的话来。
唐修道:“我之前看过《京城旬报》,报纸上登载过女官一事,朝廷当真有女官?”
小厮暗自不解:少爷连女官叫什么都知道,怎么问这个问题?
“是真的呀!”伙计一谈这个就兴奋起来,“我还远远见过一回呢!”
女官本来就是个稀罕事儿,一直是京城百姓的谈资。
他们倒不是抱着恶意,而是一种猎奇的心理,他们就想知道女官与寻常女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唐修打量他的神情,便隐约猜出他的态度,心中暗松一口气,佯装感兴趣问:“你见过?见过哪位?”
“见过尤侍郎!”伙计嘿嘿道,“长得可真好看!”
“朝中只有尤侍郎一位女官?”
伙计看他一眼,“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咱们靖平长公主就是财政部尚书啊,尤侍郎和唐侍郎都是她手下的大将!”
“我只从报纸上看过,并不知详情。”唐修继续问,“不知那位唐侍郎又是如何样貌?年岁几何?祖籍何处?”
伙计狐疑打量他,“你要干嘛?”
“只是好奇。”唐修拱手道,“某姓唐,此次入京赶考,倒是想沾沾同姓之人的喜气,保佑自己考中。”
伙计:“这样啊。不过这样的大官小人也不清楚,就听说两位侍郎都孑然一身,没有亲眷,祖籍更加不知。年岁嘛,应该是二十多岁吧。”
“多谢。你去忙罢。”
伙计离开之后,小厮好奇问:“少爷,您打听女官做什么?”
唐修叹口气,他这小厮入府时,府中那件大事尚未发生,后来大家都绝口不提那事,小厮自然不知。
“无事,就是好奇。”
朝廷如今急需人才,楼喻对这次会试还挺看重的。
去年加恩科的时候,因为重点放在男女同考上,他没有过多关注科举,只殿试的时候点了一甲,授了官职,其余统统交给吏部去了。
今年是昭庆元年,这次会试的意义不一样。
他需要挑选出真正的有志之士,培养愿意支持自己改革的新鲜血液。
“陛下,杨相和范相求见。”
楼喻头也没抬:“让他们进来。”
二人入殿行礼,等楼喻批完手中奏疏,放下笔,范玉笙才开口。
“陛下,殿试考题可出了?”
楼喻道:“朕还没想好,范爱卿和杨先生有没有好的点子?”
其实他有很多事想要问策的,但他的想法有些超出纲常,难免吓到那些考生,一时拿不定主意。
范玉笙斟酌道:“陛下英明睿智,如今大盛并无内忧外患,若说朝廷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楼喻颔首,又问:“杨先生以为呢?”
“回禀陛下,臣以为,范相所言有理,不过让百姓安居乐业,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