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多的原因。 还是这位皇帝,创造了整个中国一系列的第一。 而这个第一。 无不是围绕着大一统。 这个大一统。 不仅仅是土地的大一统。 他还包括文字的大一统,思想的大一统。 货币的大一统,交通工具的大一统,以及度量衡的大一统。 在这其中。 特别是文字与思想的大一统影响最为深远。 殷商以来,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众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 正是因为书同文的统一,中华文化思想得到了巨大的一次发展。 另一边。 在书同文,同车轨,货同币之后。 秦始皇还规定“行同伦”。 这个伦是伦理的伦。 “行同伦”是端正风俗,建立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是为“礼仪之邦”。秦始皇令人在泰山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会稽刻石上留下铭文,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经过秦王一统六国之后,后世中华儿女再也不分秦人赵人魏人楚人……而全部称中国人。 与之同时。 哪怕在秦朝之后中华再怎么内乱,再怎么被外族入侵,但无数中国人都认为中华是一体的。 是以。 几千年以下,尽管朝代不断的更迭,但中华儿女的统一之志,从未有消失。 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是以大一统为最高荣耀。 …… 当然。 秦始皇统一六国,还不仅仅只是这一些。 在民族融合这一块,秦始皇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西南,东南,还有西北有不少少数民族。他们这一些民族与我们汉民族不一样,而在统一之后,秦始皇便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随即,秦始皇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在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 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武省、广省和赣省境内。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这也为中华的开疆扩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只如此。 秦始皇还下令修建运河灵渠,虽然最初修建灵渠是为了统一岭南。 但是。 在灵渠修好之后,他便一下子促进了南北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流。 直到现在,灵渠也在发挥着他巨大的作用。 同时。 在修建灵渠之外,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 秦始皇又在原来,齐,赵,燕……长城的基础之下,修建了5000里的万里长城。 当然。 历史当中有不少故事是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劳民伤财,让百姓苦不堪言。 但如果没有万里长城,估计中华民族早在2000多年之前都不知道被外族入侵了多少遍。 “陈凡老师,您说的秦始皇实在是太伟大了,按您所说,秦始皇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 一位观众被秦始皇的政绩震得有一些不敢相信。 “可以。” 陈凡点头:“如果秦始皇不能够称之为千古一帝,那就没有其他的皇帝可以称呼了。” 只是这位观众仍是说道:“可为什么不少朝代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这个啊。” 陈凡说道:“关于秦始皇是否是个暴君的问题,这真的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秦始皇确实在统一之后,了一些比较残暴的事。比如修建阿房宫,又如焚书坑儒。但事实上,阿房宫到底有没有,这一直是个迷。” 前世考据。 阿房宫并没有修建好,只是打了一个地基。 “至于焚书坑儒,焚书是有的。但坑儒,这就有一些添油加醋了。大部分秦始皇杀的只是当时的术士,并不是儒生。或者说,这一些术士其实也读儒家经典,也算是儒生。所以,这才有坑儒的说法。而且,当时汉朝建立,为了汉朝统一的需要,汉朝在对秦始皇的描写当中,一直都是比较片面的。” 而且。 汉朝有不少关于秦始皇的描写,也都是错误的。 甚至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对于秦始皇的描写,也并不是特别准确。 比如太史公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是这么写的,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是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残暴的一面。但在前世出土的秦简当中却发现,秦始皇不但没有砍伐其山,反而还禁止他们私自砍伐。至于原因,则是因为湘山实在是太美,如果砍了树木,那大自然就少了这一处美景。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保护环境的作风不但不能否定,还得大幅度的提倡。 另外。 关于秦始皇的残暴,有的时候连司马迁也有一些前言不搭后语。 在陈涉世家里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