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孙儿还学了术算。” “三舅是这么和孙儿说的,术算一道,看似粗浅,实则博大精深,与万事万物都有关联。” “就以孙儿绘图为例。” “孙儿来给皇爷爷推演一番大明盛世的时间。” 朱雄英重新抽了一张宣纸,提笔问到:“皇爷爷,孙儿请问,如今大明有多少人家,田亩,亩产又是多少?” “大概九百万户,五千万人丁。” “田亩约莫二百万顷(明代一顷等于一百亩),至于亩产,我大明有优质稻种,再加精耕细作,以黄河为界,北方亩产超过三石,南方亩产能达到四石。” 为了方便计算,老朱报了个模糊的数字。 朱雄英提笔在宣纸上将这些数据用数字全部标了出来。 “孙儿写的这是什么?” “这是三舅教给孙儿的阿拉伯数字,便于计算用的,还有一个九九乘法表,孙儿一会一并写给皇爷爷看。” 朱雄英随口应了一句,随即便在宣纸上专心的演算起来。 一边演算,一边还不忘解说。 “如今大明地广人稀,皇爷爷迁人口,施仁政,使百姓休养生息,国力与人口自然都是上涨的。” “在耕地垦无可垦前,大明的田亩和产出都将呈上升之势。” “史料记载,历朝历代耕田最多的,也不过八百多万顷。” “孙儿斗胆,以千万顷耕田为限。” “千万顷耕田,南北耕地各算一半,合计三十五万万石,如不遇上天灾人祸,气候变迁,这大抵便是我大明的巅峰粮产了。” “一个普通百姓一日平均要消耗一斤米。” “也就是说,我大明的巅峰量产,可以养活一万万人。” 听着自家太孙这引以为傲的口吻,老朱也与有荣焉,历朝历代的贤明君主,千古一帝,有哪个能像他一般,真真切切的把百姓放在心里。 能切切实实养活这么多人的。 “只是话说回来,耕田及人丁的变化,在皇爷爷一朝,只怕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哦,这是为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