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明朝太难混了-《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3)页

    “但咱希望的是,你阻止咱,是因为有了更好的选择和解决办法,而非顾忌到他是你的舅舅。”

    “为君者,可以因利弊而权衡,但决不能因顾忌而放弃。”

    “因为,你是君。”

    “记住没有。”

    作为一个皇帝,能对自家太子将帝王心术剖析到这份上,说出这番掏心窝子的教诲,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也就是朱元璋,也就是朱标了。

    这份沉甸甸的期盼和偏宠,朱标又怎么会感受不到。

    朱标点点头,冲着老朱躬身行礼:“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行了,回去吧。”

    朱标看了看地上的书,对老朱说到:“父皇,这些书,可否给儿臣也抄录一份。”

    “对,你不说,咱也要派人将目录抄录一份送到东宫去的。”

    “要不是常升提起,咱都不知道,皇宫的这些古籍里,居然还藏着如此宝贝。”

    老朱坐起身,思量半晌,吩咐到:“通读之后,你记得花些时间,令人刊印上几千份,以你的名义,派人送与朝臣与国子监生。”

    “咱会择期下旨,令百官都通读这些书籍,并列为此后国子学必修。”

    “除此之外,咱会令那些国子监生每人分田一亩,挑选精于农事的老农教他们开垦,种田,丝织,放牧,并将这些技能列入监生结业的考核中。”

    听着老朱的手笔,朱标忍不住提醒到:“父皇,国子监生下田劳作,古往今来从未有之。”

    “原来没有,那现在可以有了。”

    看老朱的态度不容置疑,朱标知道这事定了,又问:“只刊印几千份,怕是不够用把,常升也说了,寻常百姓家,根本凑不出这些书来。”

    朱标的意思明确。

    当这些书,伴随着老朱的圣旨下放,固然会给朱标造出极大的声势,可连带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百官和有官员后辈之称的国子监生都开始研究起这些实用之书,整个大明的学风都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直接从朝廷渗透到地方,从施政渗透到民生的方方面面。

    对于刚刚才经历过一场血洗而动荡的朝堂而言,只怕会激起更多人的不满。

    老朱摇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无妨,科举考试,咱依旧主考经史子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