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刘念和三斤-《原来是一封情书》


    第(2/3)页

    看人群没大反应,馒头大婶怒目圆睁突然把嗓门提高到了一个极限:“让开!”

    这声音就像平地突然起了一个炸雷,震的一周圈同学们脑门子嗡嗡作响!

    那些闹得正欢腾的的同学顿时蔫了下来,人群也稍稍松懈了一下,刘念赶紧趁机挤了出来吸哈吸哈地喊到:“三斤!快接一下!”

    三斤,赶紧把菜缸子放到地上,几步就跑过来,伸手接过刘念手上的馒头。

    刘念又是搓手又是哈气;“烫死我了!蹬着墙挤不出来了!买个馒头给上战场一样!”

    三斤也是一脸气愤:“就是!就是!天天挤天天挤,学校也没人管管!”

    “我觉得还是靠着墙从一边挤省劲,你越往后越挤不动,后面都是人,都使着劲地往前钻,你往后能挤动了?”三斤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刘念有点气急败坏地摆着头说:“就那几个熊孩子忒坏了,瞎起哄,专门挤着不让出来!”

    三斤一听也愤愤不平地说道:“就是!他们买不上就使坏,没安点好心眼子!下回咱也挤着他们出不来!也烫得他们嗷嗷叫!”

    “对,下回就挤他们!”刘念立刻赞同道。

    为了省钱和方便,刘念和三斤,搭伙吃饭。两个人打一缸子菜,一人两个馒头。两人分工不同,一个负责打菜,一个负责买饭,轮流着来。

    三斤和刘念是一个村的。

    三斤出生的时候说是就三斤九两,他娘怕不好养活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三斤。

    三斤长得白白净净摸样也好看,就是有点瘦,个头也不大高,说话还稍微有一点娘娘腔。所以三斤还被小伙伴们起了个外号“三娘们”。

    其实三娘们这个外号,也有三斤他娘的功劳。

    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的都是在外面疯玩,打瓦了,捉迷藏了,下河摸鱼,跳大井……

    有些孩子饿很了,跑回家扛个煎饼在跑出来边玩边啃。

    有些孩子玩得拼,饿了都想不起来回家吃饭,三斤就是这样。

    于是一到饭点三斤娘总是拖着长腔站在大街上高喊:“三斤——家里喝糊涂喽!三斤——家里喝糊涂喽……”

    年轻时候的三斤娘扎着马尾辫,穿着花褂子,脸又白,长得又漂亮。嗓门还特别高,像大喇叭一样,三斤娘一吆喝大老远都能听得到。

    别看孩子们小,似乎什么都不懂,可就喜欢跟着三斤娘起哄:“三斤,三斤,家里喝糊糊喽!三斤三斤你娘喊你家来喝糊肚喽!”

    于是一到饭点,三斤娘的女高音,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声此起彼伏在整个村里回荡……

    三斤害羞了,脸颊通红飞快地跑回了家。后面的孩子们夸张的肆无忌惮的哈哈哈笑起来…..

    于是三娘们这个外号更是叫实了!

    不过随着三斤的长大,三斤慢慢痛恨上这个外号,并且因为这个外号,几次和人急了眼,打了架,于是慢慢的就没人叫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