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都是为了地方-《帝国崛起》
第(2/3)页
据一些学者估计,明末人口约两亿上下,就算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有钱人,明末的有钱人也能多达两千万。可想而知,陈燮面临的是一个多大的市场。现在登州城里的商户,看陈燮已经不是什么神医了,而是一个能够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利润的银山。
一群士绅等了有半个时辰,王廷试才姗姗来迟,意外的是与之一道出现的还有孙国桢。这一下现场一顿大乱,士绅纷纷见礼,一些没功名在身的商人,还得跪下行礼。陈燮也算是白身了,不过他有团练大使的职务,同时还有张瑶在前面顶着,所以也就是长揖一下。
请孙国桢来,不是王廷试要接他的面子来压制本地士绅,而是想让他看看,基层工作好做啊。尤其是劝捐这种事情,更是难上加难。孙国桢何尝不知?但是他还得来啊,这是态度问题,回头王廷试上奏朝廷,肯定会有一句:孙抚台与余……。
“各位地方贤达,今日……。”王廷试开始了演讲。意思很明确,他代表朝廷牧守一方,现在出现了旱灾,大家都是本地人,为了本地百姓的好,请大家来了,都意思一下。官府在拨一点钱粮出来,共度难关。王廷试讲话的时候,下面的士绅表情很精彩,半数人都是低头不语,看不到表情,生怕别人认出他似的。还有一部分人,坐在那里像打坐,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高僧。还有一部分人呢,直接闭目养神了。
陈燮属于那种低头一族,不过他会偷偷看一下四周的情况。张瑶倒是很淡然的,似乎在认真的听。等到王廷试说完了,朝孙国桢拱手示意,请他也说两句。
孙国桢本不想说来着,但是他一眼就看见了陈燮。没法子看不到,这家伙个子比较高,而且还是短毛,虽然头发已经长长了很多,依旧不能跟明朝人比,醒目的一塌糊涂。
“本抚台就说两句!”孙国桢的开口让王廷试心中多了几分不安,为啥啊?本来这事情嘛,不该孙国桢负责,王廷试作为登州道,这是他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有王廷试对孙国桢负责,而且登莱巡抚这个位置,重点还是在军事上,地方政务也管,但是很少管而已。天启年设登莱巡抚的本意,是为了配合支援东江镇,封锁女真海上通道。
王廷试还在迷惑的时候,孙国桢已经继续道:“数日之前,本官微服出访,沿途旱情初现,民为之愁苦不堪。行至一处名为张家庄处,却见另外一番风景……。”孙国桢口才不错,娓娓道来,总的意思就是,我发现一个地方,人家怎么怎么做的?
孙国桢拿陈燮做典型,最后来一句总结:“如登莱地方士绅,皆如张家庄一般,天灾又何惧焉?”他说的很爽,陈燮听着把头埋在腿上,心里恨的牙根痒痒。这不是在给老子拉仇恨么?在明朝这么久了,搞好地方关系容易么?每年让出多少利润,你知道么?
孙国桢说完了,王廷试心里明白了,这是要树立典型。不过王廷试没打算给孙国桢背书,凭什么啊?陈燮是个神医,而且王廷试在联合商号有干股的。不说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没准就求人家头上去。但说这份干股,每个月能进项数千两银子,就不能这样坑人家。
难道说,孙国桢没拿联合商号的好处?这不能够啊!再一想,这个巡抚太坏了,这次发帖子的是自己,回头这笔账肯定算自己头上,谁都会怀疑这是他跟孙国桢商量好的。还有一个,万一大家都拿陈燮当借口,表示回去出钱打井抗旱,反过来请政府补贴。这不是没吃着羊肉落一身骚么?还指望这次劝捐之后,自己能落下三瓜两枣的。
王廷试及时开口道:“各位,巡抚大人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本府以为,值此天灾,登州上下,不论官府士绅,应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王廷试的乾坤大挪移果然熟练,一句话就给孙国桢说的事情歪了楼,总之这个典型不能是陈燮和他的联合商号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