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复兴使命-《帝国崛起》
杨廷麟仅仅用四个字,就说服了其他阁臣,这四个字叫做“道统之争”。
什么是道?传统儒者心目中的道,大概就是用儒家的理论来诠释如何治国。只有将国家置于他们的理论之下,才符合心目中的道。大明官员对于很多东西可以视而不见,一旦涉及他们心目中的道,就会变得疯狂。当然这些疯狂的人,主要指的是那些符合他们道德体系标准的文官。疯狂之中,多数人还是投机行为。是利害关系在发挥作用。
御前会议在天黑前不欢而散,毫无结果。不过这不要急,明天还要继续开扩大会议。悲哀的是,这个会议上没人去讨论谁是指使刺杀的幕后元凶,正如陈燮说的那样,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最重要的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没人关心这个。
当夜,朱慈烺回到宫内,立刻被周皇后给叫了过去,见面的第一句话,周皇后便怒斥:“昏君,你忘记了这个皇位是怎么坐稳的么?”朱慈烺被骂的惊出一身冷汗,但是随即便解释道:“母后,朕有跟那些大臣说。先派御医去扬州,然后等最后结果出来再说。”
周皇后面如寒霜,指着朱慈烺的鼻子道:“昏聩,作为皇帝,应该在这个时候掌握主导权,而不是被那些大臣牵着鼻子走。对付大臣。以查案和派人去扬州打探消息为借口先拖着,派人连夜出城去南苑和丰台,还要派人去联系城内掌军的勋贵,而不是跟大臣斗嘴!”
就在此时,匆匆而至的廉政监督太监王义,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外城的驻军已经把城门都堵上了,说是兵部下的命令,京师许进不许出。得知这个消息,母子二人脸色都变了。朱慈烺怒吼一声:“他们要造反么?”
周皇后面露悲切道:“圣宗之初。以太祖为榜样,欲恢复开国之盛世。苦心经营才有了后来的局面。思华先生所主张的固然是对的,但是也得看人啊。思华那样的大臣,国家就算是交给他们去治理,又何尝不可?”
言下之意,大明这些文臣,治理不好这个国家。对此,朱慈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母后所言极是。然事已至此,如之奈何?”周皇后见他还没明白厉害关系。顿足怒道:“糊涂,京营掌握在谁的手里?武勋已经跟文臣达成一致了。”
朱慈烺这才如梦初醒,之前只是有点紧张,现在则是有大厦倾覆之感。
说服武勋其实一点都不难,以朱纯臣为首的武勋,早就被边缘化。如果不是树大根深。朱由检刻意的在京营的指挥权上有所倾向,武勋在这个节骨眼上的大致就是看客了。说到底还是帝皇的平衡之术在起作用。但是这个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陈燮一死,留下的蛋糕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任何人都疯狂,大到大家都能美美的吃上一口。
现实就是如此。如果文武之间不能达成一致,这块蛋糕很可能大家都没份。京师里还住着一个陈继业,未来的兴海王。只要朱慈烺拿到了自己想拿到的东西,把陈继业作为筹码,与海外的陈燮旧部商谈妥协,剩下的东西就是残羹剩饭了。已经被晾了很久的武勋,这一次也坐不住了。只是一个短暂的会晤之后,一干武勋便与文臣做出了妥协。辽东归武勋,江南归文臣,海外随便找个地方,给陈继业和陈燮的旧部安身,然后再继续瓜分海外的利益。
说到底这些人还是有点想当然了,认为陈燮的旧部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没有不能收买的。甚至可能不等他们去收买,陈燮的部下就先乱了,分成好多部分。这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政党和同志的存在。
“大明新军第二师,复兴社全体军官,向主席同志敬礼。”李斐带着一百余人,站在陈燮的面前的时候,不是喊老爷,而是喊出了一个新的称呼。复兴社,这就是陈燮这些年来一直默默耕耘的一个政党,这是一个秘密组织,发起人是陈燮,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则是一个委员会,成员都是当初陈燮收养的孤儿。
实际上这个复兴社,陈燮除了给钱之外,基本就不管了,都由那个委员会去操作。也就是陈子龙看见的那批人,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个组织,具体有多大,陈燮都没柳如是掌握的清楚,这个女人才是复兴社的实际管理者。当然,打的是陈燮的旗号。
看见李斐的时候,陈燮也有点愣住了,没想到复兴社的触角深的这么远啊。不过他脸上没任何表情,转身看看翁正清,这货还蒙在鼓里呢。一副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这时候陈燮才微微一笑,举起右手喊了一句:“复兴社成员,出列整队。”
喊声落罢,在场的军官之中,八成的人都站了出来,自觉加入到李斐等人所在的队列之中。陆陆续续,第一师八成的军官都站了出来,排成了一个大约二百六七十人的队列。
每一张面孔都如此的激动,这是复兴社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公开面目示人。
陈燮面带微笑,站在这些人的面前,铿锵有力的开口:“我宣誓,忠于民族,忠于国家,自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我将……。”这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的组织,也只有这样,才能用高大上的理由作为信仰。
跟随着陈燮,二百多人整齐的朗读誓言,两个师排长以上的军官加起来才多少人?李斐带来的人里头,甚至还有不少班长和士兵,他们都是复兴社发展的成员。
声音在夜空之下传的很远,灯火照的每一个成员的脸上通红。作为第一师的师长,翁正清此刻的心情却是惊恐不安。什么时候他的部下变成了某个秘密组织的成员,他是一点都不知道啊。现场连以上的军官,一口气站出来八成。如果自己对陈燮有二心,今天就得死在这里。这个事情越想越害怕,但是随着誓词入耳,翁正清也恢复了冷静,忍不住的也小跑出列,默默的站在队列的后面。其余军官见状,也都跟着一起站在队列的后面。
等到誓词最后一句“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而百死不悔!”念完的时候,现场瞬间恢复了安静。站在队列之前的陈燮,这个时候露出严峻的表情,看着众人道:“国家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朝廷里的那些人,私心太重。这个国家的未来,不能交给他们,而应该由我们来掌握……。”
呃,虽然都是把自己摆在一个伟光正的位置上,毫无疑问陈燮说的这些新鲜玩意,比起传统的什么道德礼教更能忽悠人。说穿了其实就是利益,换一群人来掌握国家而已。而且这个国家,还不能出现军国主义为主导的现象,这是陈燮再三提防的东西。未来的大明,具体到执行权力,还是以文臣为主,不过军队这一系,必然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具体掌握在谁的手里呢?现在肯定是陈燮,将来是不是陈继业,那得看他自己的努力。
中华民族是否需要复兴的问题,大明的精英们跟陈燮的理解肯定不一样。多少年以后,还有某些公知叫嚣有造原子弹的钱,不如分给老百姓。我想就算他能理解一个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外辱之后迫切想站起来的心情,他也不会说出来的。又或者,他根本就无法理解。
传统的农耕文明在明末失去了一次蜕变的机会,迎来的是一个历时三百多年严重倒退的朝代。在这个想当奴才都是一种抬举的朝代,我们这个国家彻底的落后了。也许真的是中华文明的农耕文明和道德体系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发展方向已经根深蒂固,寻常的改变很难使之重新焕发新生,所以老天爷才用百年的屈辱史来唤醒这个民族。
这个时空的关键节点,陈燮出现了,站在这些年轻的面孔面前,他有足够的信心,从此改变这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使之走上另外一条道路,由此完成历史上未完成的蜕变。
京师戒严之后的两个晚上和一个白天之后,迎来了又一个白天。御前会议依旧没有接过,朱慈烺根本就不合作,哪怕老师姜逢元抓着他的袖子,也被他抽出侍卫的剑来割掉了袖子,愤怒而离开。最后还是文武之间达成了一致,以兵部的名义,派人去接管城外的两支军队。(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