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七零娇知青》
第(1/3)页
接着又在家属楼下转了一圈, 认了认程砚洲的同事,顾莞宁两人去食堂吃饭。
跟早饭比起来,食堂的晚饭另类丰盛,光是肉菜就有三道, 有莴笋炒肉、红烧肉和肉末茄子。
“我想吃炒肉和红烧肉, 还有白菜粉条。”顾莞宁看着程砚洲。
两道菜都是中午剩下来的, 程砚洲道:“炒肉是剩菜,换成肉末茄子怎么样?”
眼珠子一转,顾莞宁问:“剩菜会便宜吗?”
程砚洲:“……不会。”
“那就换成肉末茄子吧。”顾莞宁点点头, 去占座位等程砚洲打饭回来。
两人自带饭盒, 食堂打饭的师傅几乎不会手抖, 把饭盒装得满满当当的。
她们来得早, 饭都吃一半了才陆陆续续有别人进来,都是训练完的士兵,秩序井然安静沉默,排队拿餐盘去窗口打饭。
其中有人和程砚洲认识, 过来打两声招呼就迫不及待坐到一旁大口扒饭去了。
食堂的人越来越多,顾莞宁下意识加快吃饭速度。吃完还剩下一半红烧肉,程砚洲收起来, “明早加餐。”
吃完洗洗饭盒, 程砚洲道:“营区里有阅览室,我们去那里转转?”
“去!”顾莞宁想找找最近的报纸, 这个年代的特色, 一般大事小事都能在报纸上找到。
而类似约稿这种零散的信息在报纸的中缝和边角上。
阅览室安静明亮,这里的报纸图书按照时间排列,最新的报纸都在书架最前方。不多会儿工夫,顾莞宁就找到了三四条约稿消息。
其中两条是发行报纸报社的约稿, 约稿主题分别是秋收和贺国庆,约稿篇幅在八百到一千字,刚好是篇高中语文作文的字数。
上辈子高考之后曾经发誓再也不写作文的顾莞宁动摇了,因为最后一条稿酬标准写着:若稿件被录用,视文字水平发放五毛到八毛不等的报酬。
哪怕一块钱都能买五斤面粉呢,够家里两个饭桶吃上两天。
另有几条是不同出版社的约稿信息,其中本市某大学的附属出版社长期征集几大学科外文课本的翻译稿,若被录用,稿酬起步就是千字三元,而且稿酬上限竟然是千字二十。
估计是有什么政府补助吧。
这个重点记下来。
课本不好搞,就得麻烦程砚洲和顾鹤庭帮忙了。
除了这个,还有征集外国文学例如散文、诗歌和小说等翻译,千字五毛到三块不定。
向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借了笔纸,顾莞宁把几条征稿信息抄写下来。再翻到报纸中缝,那里有征集的书目列表,同样依次记下来。
程砚洲则借了一本分析某次战役的书籍。
离开阅览室,程砚洲要来那张纸,从上往下看了半晌,“明天我打算去市里买东西,顺道去书店,看一看有没有这上面的书。不过这些课本……”他沉吟道:“可能要麻烦一些。”
“除了课本,我还需要外文词典,就要最经典的几个版本。”顾莞宁相当不客气。
程砚洲点头,“嗯,除了字典,笔纸也给你买好。”
顾莞宁偏头去看他,“如果赚不到钱怎么办?买这些东西要花费不少呢。”
“读书不止为了赚钱,打发时间也行,学到东西最好,总归不会白费。”程砚洲安慰她:“能用知识赚到钱固然很理想,赚不到也不意味你学的知识没用。”
走在程砚洲身边,顾莞宁背着手,心想,听他这意思好像十分赞同自己看书。看来等之后恢复高考,自己提出想念大学他八成也不会反对。
回到宿舍,程砚洲去阳台上熬药,往后吃药的时间都挪到晚上。
熬药的时候,程砚洲说起明天去市区,“买三十斤面粉十斤大米,再买些点心。”
“结婚那天老四随的人参给了二姐,后来他又补了份礼,说是到了阳市给你买一台收音机。”
“收音机?”顾莞宁在心中权衡了一下,“我不要收音机,我们买自行车吧!”
“嗯?”程砚洲很是意外,“过两天我归队训练不能陪你,宿舍通了电,有收音机你也不用那么无聊。”
“我现在有工作,不无聊。”顾莞宁道:“我觉得自行车比收音机管用。”
营区的面积特别大,单靠脚力,从宿舍到食堂要走十分钟,到后面家属院至少要半个小时。过两天跟后勤部预定的煤球就到了,到时还得程砚洲跟顾鹤庭两人去搬,这一来一回东西不好拿反而是次要的,主要是路太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