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常升不假思索的回到。 “科考科考,当然得考了。” “不仅可以避免这些大儒凭自己喜好甄别人选,减少吏部的工作,更能顺带宣扬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还能借着考题的设置,倡导朝廷所需的实用之风,为日后的科举早日储备人才。” 朱标有些不安道:“这样不太好吧。” “如果剥夺了这些大儒甄选的权力,只怕没几个大儒愿意出面替朝廷操持此事了。” 常升一件恨铁不成钢的看向朱标。 “姐夫你又忘了读书人的劣根了?” “甭管他们是普通士子或是大儒,他们的渴求有何分别吗?” “不还是功名利禄吗?” 朱标轻轻的叩了叩自己的脑门,面露歉意。 “他们都曾为你姐夫讲过经史,算是姐夫的老师,我一时有感,忘了。” 常升抿了抿嘴,没再说什么。 这样重感情的朱标或许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个好领导,好大哥。 “其他大儒我不熟悉,就以宋师作比吧。” “宋师一生,学究天人,官居一品,为太子师,功名利禄早已于他如浮云。” “可宋师难道就没有欲望了吗?” “非也。” “这些年间,我曾见过宋师不止一篇的劝学散文,它便足以证明,宋师心中,仍有教化之宏愿。” “只是诸多纷扰,逼的宋师不得不自困家中,以收集古籍作为消遣。” “倘若在这时,姐夫与宋师修书一封,内附一些今朝廷疑难的策问题,同时下旨让金华县令配合。” “令众学子答策问题为拜帖,以一月为期,每月只收一名学子一篇策问。” “以千字为限,内容不限。” “有真才实学者,宋师每日择前三名,亲笔斧正,张榜于府门外,以示公允。” “每月月末,宋师会召开文会。” “将每月每日前三名齐聚,或讲学,或作答,或辩论,金华学子皆可旁听。” “有才学能力出众,得众学子力荐者,宋师亦愿举荐。” “姐夫认为,宋师会答应吗?” 朱标哑口无言。 虽然以他和宋濂的情分,只要他提了这个要求,宋濂就不可能不帮他。 可是常升这个办法。 分明将读书人的那点人性拿捏的死死的。 第(2/3)页